咖啡店选址失误的教训
- 咖啡品牌
- 7小时前
- 110热度
- 0评论
咖啡店选址失误的教训——从“黄金地段”到“关门大吉”的避坑指南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咖啡店开在商场一楼,装修豪华,咖啡卖得不便宜,结果没几个月就倒闭了;而有些店开在老旧小区的底商,位置看着不起眼,却天天顾客盈门,生意火爆得不得了?有人可能觉得‘开咖啡店就得选黄金地段,人流量大才能赚钱’;有人却认为‘位置再好,没选对目标客户也白搭’;还有人直接断言‘咖啡店选址就是靠运气,没什么规律可循’。但现实里,真有一大批咖啡店,因为选址失误,明明看起来‘万事俱备’,却还是逃不过关门的命运——有的店开业三个月就撑不下去,有的店撑了一年多还是黄了,还有的店甚至还没正式营业就放弃了。这些咖啡店为啥会因为选址失败?是地段不好?是人流量不够?还是目标客户不匹配?今天咱们就来唠唠 咖啡店选址失误的教训 ,从‘最常见的选址误区’到‘不同类型咖啡店的选址要点’,再到‘给创业者的实用建议’,保证你学完这篇,不仅能搞懂‘为啥别人的咖啡店选址黄了’,还能避开这些坑,让自己的咖啡店赢在起跑线上——毕竟,选址是咖啡店的‘命门’,选对了位置,就成功了一半;选错了位置,再好的产品和营销都是白搭!”
开篇暴击:咖啡店选址,到底是“靠运气”还是“有门道”?
先问个扎心问题:你觉得开咖啡店,选址是“靠运气”还是“有门道”?有人可能觉得“开咖啡店就得选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场、写字楼、学校附近,人流量大肯定赚钱”,结果花高价租了黄金地段,却发现顾客根本不买账;有人却认为“选址不用太讲究,只要咖啡好喝,顾客总会找来”,于是把店开在偏僻的小巷子里,结果连自然人流都没有;还有人可能觉得“选址就是看租金便宜就行,省下来的钱可以多买几台好设备”,结果租金低的地方根本没目标客户,每个月都在亏钱。更奇怪的是,有人觉得“咖啡店选址只看人流量”;有人却坚信“人流量重要,但目标客户匹配度更重要”;还有人直接断言“咖啡店选址没有固定标准,全凭老板的感觉”。但现实里,真有一批咖啡店,因为选址失误,明明看起来“条件不错”,却还是失败了——有的店开在商场负一层,人流量少得可怜,开业半年就倒闭了;有的店开在工厂区,周边全是工人,对现磨咖啡没需求,结果三个月就撑不下去了;还有的店开在高端写字楼隔壁,但租金太贵,咖啡定价高了没人买,定价低了又亏本。
真实案例对比
- 案例1(人流量大但目标客户不匹配的“尴尬店”) :上海某商场负一层的咖啡店,位置在商场最偏僻的角落,虽然商场整体人流量大(每天好几万),但负一层主要是停车场和超市,来逛的人大多是买完东西就走,很少有人专门去喝咖啡。老板觉得“商场人流量大,肯定有咖啡需求”,结果开业三个月,每天只卖出去不到10杯咖啡,连房租都赚不回来,最后只能关门。
- 案例2(租金便宜但没自然人流的“偏僻店”) :成都某老城区的咖啡店,开在一条小巷子里,周边都是老旧居民楼,没有学校、写字楼或商业街。老板为了省租金,选了这个位置,觉得“只要咖啡好喝,顾客总会找来”,结果开业半年,每天只卖出去5 - 8杯咖啡,连原材料成本都覆盖不了,最后亏光积蓄倒闭了。
- 案例3(目标客户错位的“高端店”) :北京某高端写字楼的底商咖啡店,租金高达5万/月,装修豪华,主打高端精品咖啡(一杯拿铁45元)。老板觉得“写字楼里的上班族消费能力强,肯定愿意为高品质咖啡买单”,结果发现写字楼里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员工,工资不高,更倾向于喝便宜的速溶咖啡或奶茶;而真正的高消费人群(比如金融从业者)大多去隔壁商场的高端咖啡店。开业一年后,每个月亏损2 - 3万,最终关门大吉。
数据说话
✔ 《2024中国咖啡店选址调研报告》显示,超60%的咖啡店失败与选址不当有关,其中“人流量与目标客户不匹配”占比最高(约35%),“租金成本过高”占比25%,“周边竞争过于激烈”占比20%,“无自然人流或交通不便”占比15%;
✔ 行业经验表明,成功的咖啡店选址通常满足三个条件——有稳定的自然人流(比如商场入口、地铁站出口)、目标客户群体集中(比如写字楼上班族、学校学生、社区老人)、租金与预期收益匹配(租金占营业额比例不超过20%);
✔ 最真实的创业者反馈:“选址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要实地考察人流量、分析目标客户群体、计算租金成本和预期收益,甚至要蹲点观察不同时段的客流动态。”
总结
咖啡店选址的核心 不是“选人多的地方” ,而是 “选对目标客户集中的地方,同时控制租金成本,保证有稳定的自然人流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你得先搞清楚“你的咖啡店定位是什么”(社区店/商圈店/办公店/学校店)、“你的目标顾客是谁”(上班族/学生/老人/游客)、“你能承受的租金范围是多少”,再针对性地选择位置。接下来,咱们就拆解咖啡店选址的常见误区!
一、最常见的选址误区——你踩中了吗?
1. 只看人流量,不看目标客户
- 典型误区 :很多创业者觉得“人流量大=生意好”,于是把店开在商场、步行街等人多的地方,结果发现这些人大多是来逛街、吃饭的,对咖啡的需求不高,或者更倾向于买奶茶、果汁。“我见过一家咖啡店开在步行街的尽头,每天路过的人很多,但90%都是买衣服的,他们更愿意买奶茶解渴,而不是花30块喝咖啡。”某咖啡店老板说。
2. 忽视租金与收益的平衡
- 典型误区 :有些创业者为了“黄金地段”,不惜花高价租下昂贵的店面(比如商场一楼、核心商圈),结果租金占成本的比例过高(有的甚至超过40%),每个月赚的钱大部分都交了房租,一旦遇到客流量波动(比如淡季、竞争对手促销),就很容易亏损。“我认识一个老板,花6万/月租下商场核心位置,结果每个月营业额只有10万,扣除房租、人工、原材料后,利润所剩无几,撑了一年就倒闭了。”某行业分析师说。
3. 盲目追求“安静角落”或“特色位置”
- 典型误区 :有些创业者觉得“开咖啡店就得选安静、有特色的地方,比如老房子、艺术区”,结果这些地方虽然环境好,但自然人流极少,或者目标客户群体太小众(比如只有艺术爱好者),导致客流量不足。“我见过一家咖啡店开在老城区的废弃工厂里,装修得很有艺术感,但周边全是退休老人,他们不爱喝咖啡,结果开业三个月就黄了。”某创业者说。
4. 不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周边配套
- 典型误区 :有些咖啡店开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比如没有地铁、公交站远),或者周边没有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导致顾客觉得“去这家店太麻烦”,宁愿选择更近的竞争对手。“我见过一家咖啡店开在小区最里面,没有电梯,顾客拎着东西爬楼梯上去买咖啡,结果很多人嫌麻烦就不来了。”某店主说。
个人观点 :选址不是“选热闹的地方就行”,而是要“选对目标客户集中的地方”。人流量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是不是你的潜在顾客,能不能为你带来实际的营业额!
二、不同类型咖啡店的选址要点——对症下药才能成功
1. 社区咖啡店:选在居民聚集区,主打“便利+亲民”
- 核心要点 :社区咖啡店的目标客户是周边居民(上班族、老人、家庭客群),所以要选在居民楼密集的区域(比如小区底商、社区中心),距离居民家步行不超过10分钟。装修风格可以温馨接地气(比如原木桌椅、暖黄色灯光),产品以平价咖啡(美式12 - 15元、拿铁18 - 20元)和简单点心为主,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社区咖啡店的关键是‘便利性’——居民下楼就能买到咖啡,价格还实惠,自然就成了‘日常据点’。”某社区咖啡店老板说。
2. 商圈咖啡店:选在商场/步行街入口,主打“流量+品牌”
- 核心要点 :商圈咖啡店的目标客户是逛街的消费者(年轻人、游客),所以要选在商场入口、步行街主街、地铁站出口等人流密集的位置(距离电梯口不超过50米)。装修风格要时尚现代(比如金属+玻璃材质),产品要符合年轻人口味(比如季节限定水果咖啡、网红爆款),价格可以稍高(拿铁25 - 35元),但要通过品牌和服务吸引顾客。“商圈咖啡店的核心是‘曝光度’——位置越显眼,路过的人越多,转化率就越高。”某商圈咖啡店运营总监说。
3. 办公咖啡店:选在写字楼/园区底层,主打“高效+品质”
- 核心要点 :办公咖啡店的目标客户是上班族(需要快捷、高品质的咖啡提神),所以要选在写字楼大堂、园区食堂附近、地铁站到写字楼的必经之路。装修风格可以简约商务(比如黑白灰配色),产品以经典咖啡(美式、拿铁、卡布奇诺)为主,突出制作速度(3分钟内出餐)和品质稳定(用优质咖啡豆),价格适中(拿铁20 - 28元)。“办公咖啡店的核心是‘效率’——上班族没时间等,咖啡要好喝、出餐要快,才能成为他们的‘刚需’。”某办公咖啡店老板说。
4. 学校咖啡店:选在校园周边/图书馆旁,主打“性价比+社交”
- 核心要点 :学校咖啡店的目标客户是学生(喜欢甜口咖啡、价格敏感),所以要选在大学食堂附近、图书馆旁边、宿舍区底商。装修风格可以青春活泼(比如彩色桌椅、涂鸦墙),产品以甜口咖啡(比如焦糖玛奇朵、草莓拿铁)、平价饮品(美式10 - 15元、奶茶咖啡混合款)为主,还可以设置自习区、讨论区,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学校咖啡店的核心是‘性价比’——学生没太多零花钱,但消费频次高,只要价格合适、味道不难喝,就能积累稳定客源。”某学校咖啡店店主说。
个人观点 :不同类型的咖啡店,选址逻辑完全不同——社区店要“便利”,商圈店要“流量”,办公店要“效率”,学校店要“性价比”。创业者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咖啡店类型,再针对性地选择位置!
三、选址的正确方法论——实地考察+数据分析
1. 蹲点观察人流量和目标客户
- 具体操作 :在目标位置连续蹲点3 - 7天,记录不同时段(工作日/周末、上午/下午/晚上)的人流量,观察路过的人群特征(年龄、穿着、是否携带电脑/购物袋),判断是不是你的目标客户。“比如你想开一家办公咖啡店,那就重点观察工作日早上8 - 9点、下午2 - 5点的人流量,看看是不是上班族居多。”某选址专家说。
2. 分析周边竞争和配套
- 具体操作 :调查目标位置周边3公里内的咖啡店数量、品牌、客单价(比如已经有3家瑞幸、2家星巴克,那竞争就很激烈了),以及周边配套设施(比如有没有停车场、公交站、地铁站、卫生间)。“如果周边已经有5家同类型的咖啡店,那你就得考虑差异化定位,或者换一个位置。”某行业分析师说。
3. 计算租金和预期收益
- 具体操作 :根据目标位置的租金(押一付三或年付)、装修成本(简单装修5 - 10万,高端装修20万+)、设备采购(半自动咖啡机2 - 5万)、原材料进货(首批约2 - 3万),估算前期投入;再根据周边消费水平(比如社区店人均消费15 - 20元,商圈店人均消费25 - 35元),预测日均营业额和月净利润。“建议租金占预期月营业额的比例不超过20%(比如月营业额10万,租金最好不超过2万),否则压力太大。”某财务顾问说。
个人观点 :选址不是“凭感觉”,而是“靠数据”。蹲点观察、分析竞争、计算成本,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把账算清楚,把目标客户摸透,才能选到真正适合的位置!
总结:选址是咖啡店的“第一道生死关”
咖啡店选址失误的教训,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选址不是“选热闹的地方”,而是“选对目标客户集中的地方,同时控制成本,保证可持续的生意”。那些因为选址失败而关门的咖啡店,大多踩中了“只看人流量不看目标客户”“忽视租金与收益平衡”“盲目追求特色位置”等误区;而那些成功的咖啡店,一定是根据自身定位(社区/商圈/办公/学校),选对了位置,并且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我的建议 :如果你正打算开咖啡店,或者已经开了店但生意不好,不妨先重新审视一下选址——是不是目标客户不匹配?是不是租金太高?是不是自然人流太少?记住,“选对位置,咖啡店就成功了一半;选错位置,再努力也可能白搭!”
最后问一句:你身边有因为选址失败而倒闭的咖啡店吗?你觉得选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咱们一起讨论怎么避开选址的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