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的 “黄金比例”,原来一直都错了?​

手冲咖啡的“黄金比例”通常被广泛接受为1:15到1:17之间,即1克咖啡粉对应15到17克水。这一比例被认为是能够平衡咖啡的萃取率和浓度的理想范围,并且得到了许多咖啡专业人士的认可。然而,近年来随着咖啡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口味偏好的多样化,关于“黄金比例”的争议也逐渐浮现。

为什么说“黄金比例”可能错了?

1. 个体偏好差异
- 每个人对咖啡的风味偏好不同,有些人喜欢浓郁厚重的口感(更高的咖啡粉比例),而有些人则偏爱清淡柔和的风味(更低的咖啡粉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只是一个平均值,未必适合所有人的口味。
- 例如,某些人可能更喜欢1:12的比例,以获得更加浓烈的风味,而另一些人可能倾向于1:20的比例,追求更轻盈的口感。

2. 咖啡豆特性的影响
- 不同产地、品种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味特性。浅烘焙的咖啡豆可能需要更高的水粉比来充分释放其复杂的香气,而深烘焙的咖啡豆则可能在较低的水粉比下更容易展现浓郁的甜感和苦味。
- 如果一味遵循固定的“黄金比例”,可能会忽略咖啡豆本身的独特性。

3. 萃取技术的变化
- 手冲咖啡的萃取效果不仅取决于水粉比,还受到研磨度、水温、注水速度、滤杯形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使用相同的“黄金比例”,不同的操作手法也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 现代咖啡爱好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调整,而不是盲目追求某个固定比例。

4. 科学研究的局限性
- “黄金比例”的概念源于对萃取率和浓度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通常是基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理想状态。而在实际生活中,咖啡制作过程中的变量太多,很难完全复制实验环境。
- 此外,科学研究往往侧重于客观数据(如萃取率是否达到18%-22%),而忽略了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比例?

既然“黄金比例”并非绝对正确,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手冲咖啡比例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从基础比例开始尝试
- 可以先从经典的1:15到1:17比例入手,然后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微调。例如,如果觉得咖啡太淡,可以尝试降低水粉比;如果觉得太浓,则可以适当增加水量。

2. 记录每次冲煮参数
- 记录每次使用的咖啡粉重量、水量、研磨度、水温等参数,以及最终的口感表现。通过对比分析,找到最符合自己口味的组合。

3. 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咖啡豆
- 不同咖啡豆的最佳比例可能有所不同。购买单一产地或特殊处理法的咖啡豆时,可以参考包装上的建议比例,再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调整。

4. 借助专业工具
- 使用电子秤精确测量咖啡粉和水的重量,确保每次冲煮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借助折射仪(如TDS测量仪)来监测咖啡液的浓度和萃取率,帮助优化比例。

---

结论

“黄金比例”并不是错误,但它也不是万能公式。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让初学者能够快速入门并制作出一杯相对平衡的咖啡。然而,随着你对咖啡理解的加深,你会发现真正的好咖啡并不局限于某个固定比例,而是需要根据咖啡豆特性、个人口味以及具体场景灵活调整。

所以,与其纠结于“黄金比例”是否正确,不如将其视为一个起点,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找到属于你的“完美比例”。

手冲咖啡的 “黄金比例”,原来一直都错了?

宝子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说手冲咖啡有个“黄金比例”,只要按照这个比例来冲,就能做出一杯完美的咖啡?但我今天要跟你们说,这个“黄金比例”可能一直都有问题哦!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手冲咖啡的这个“神秘比例”。

一、什么是手冲咖啡的“黄金比例”

(一)常见的“黄金比例”说法

在手冲咖啡的世界里,一直流传着一种所谓“黄金比例”的说法,那就是咖啡粉和水的比例大概是1:15 - 1:18。比如说,用15克咖啡粉搭配225 - 270毫升的水。这个比例被很多人奉为圭臬,觉得按照这个来冲,就能得到一杯口感恰到好处的咖啡。

【自问自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黄金比例”出现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大量的实践和尝试中,人们发现当咖啡粉和水在这个比例范围内时,萃取出来的咖啡在酸度、苦度、醇厚感等方面相对比较平衡,能展现出咖啡豆本身的风味特点,不会过于浓烈或者淡薄。就好比做菜时的调料配方,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味道就会刚刚好。


(二)比例背后的原理

从这个比例里,其实蕴含着一些咖啡冲泡的原理哦。咖啡粉的颗粒大小和数量决定了它在水中释放风味物质的速度和总量。而水的多少则影响着咖啡粉中风味物质被萃取的程度。当咖啡粉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时,水流能够充分地与咖啡粉接触,让咖啡中的可溶性物质,如咖啡因、酸类、糖类、油脂等,按照合适的比例溶解到水中,从而得到一杯风味均衡的咖啡。

【自问自答】这个比例是所有人都适用的吗?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严格按照这个“黄金比例”来冲手冲咖啡。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偏好不同,有些人喜欢浓郁醇厚的咖啡,有些人则喜欢清淡柔和的口感。而且不同产地、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其风味特点和可溶性物质的释放速度也有所不同,所以这个“黄金比例”并不是万能的。


二、这个“黄金比例”真的完美无缺吗?

(一)不同咖啡豆对比例的影响

1. 浅度烘焙咖啡豆

浅度烘焙的咖啡豆,其内部物质还没有完全被炭化,有很多复杂的芳香物质。这种咖啡豆如果按照1:15 - 1:18的常规比例来冲,可能会因为萃取不足,而无法充分展现出它丰富的果酸、花香等风味。比如说,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咖啡豆,用稍微高一点的比例,如1:14 - 1:16,让水更多地与咖啡粉接触,才能萃取出它那明亮的水果酸度和迷人的花香。

【自问自答】那是不是浅度烘焙的咖啡豆比例越低越好呢?
当然不是啦。如果比例过低,咖啡粉相对过多,水就不够充分地萃取咖啡中的风味物质,反而会导致咖啡过于浓烈、苦涩,还会带有一些萃取过度带来的杂味,比如木头味、涩味等。所以,对于浅度烘焙的咖啡豆,要在保证充分萃取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比例,以达到最佳口感。

2. 中度烘焙咖啡豆

中度烘焙的咖啡豆,酸度和苦味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口感丰富。对于这种咖啡豆,1:15 - 1:18的比例可能比较合适,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喜欢口感更浓郁一些,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水的比例;如果喜欢更清淡一点的口感,可以适当增加水的量。比如,哥伦比亚的某些中度烘焙咖啡豆,用1:16 - 1:17的比例能很好地展现出它的坚果和巧克力风味,同时又不会过于浓烈。

【自问自答】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最佳比例呢?
哈哈,其实没有绝对的最佳比例啦。咖啡的风味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不同的人对浓郁和清淡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对于中度烘焙的咖啡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微调比例,在1:15 - 1:18这个范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点。

3. 深度烘焙咖啡豆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苦味较重,香气浓郁。这种咖啡豆如果还按照常规的“黄金比例”来冲,可能会因为萃取过度,导致咖啡变得过于苦涩,失去原本醇厚的口感。所以,对于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一般建议适当提高水的比例,比如1:18 - 1:20,让咖啡粉在更多的水中慢慢萃取出它的风味,同时减少苦味的萃取。

【自问自答】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比例越高越好吗?
也不是的哦。虽然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需要多一点水来平衡苦味,但比例过高也会导致萃取不足,咖啡会变得淡而无味,无法展现出深度烘焙咖啡豆的醇厚口感和丰富的香气。所以,对于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例,在1:18 - 1:20左右找到那个平衡点。


(二)个人口味偏好对比例的影响

每个人的口味都是独特的,对咖啡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喜欢浓郁醇厚的咖啡,觉得那种浓郁的口感能带给人强烈的满足感;而有些人则喜欢清淡柔和的咖啡,享受那种清新爽口的感觉。所以,对于咖啡粉和水的比例,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来调整。

比如,喜欢浓郁咖啡的人,可以适当降低水的比例,让咖啡粉在相对较少的水中充分萃取,增加咖啡的浓度和风味强度;而喜欢清淡咖啡的人,则可以提高水的比例,让咖啡粉在更多的水中缓慢萃取,减少咖啡的浓度和苦味,使口感更加柔和。

【自问自答】那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口味,该怎么调整比例呢?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口味的咖啡,可以从比较中间的比例开始尝试,比如1:16左右。然后根据自己的口感反馈来逐渐调整比例,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口味。在调整比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咖啡的萃取情况,如咖啡液的流速、颜色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调整比例的参考依据。

手冲咖啡的 “黄金比例”,原来一直都错了?​

三、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黄金比例”

(一)从基础比例开始尝试

既然“黄金比例”不是固定的,那我们可以先从基础比例开始尝试。一般来说,1:15 - 1:18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基础范围。你可以先按照这个范围来冲泡咖啡,然后仔细品味咖啡的口感,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比如咖啡的酸度、苦度、醇厚感等方面的表现。

【自问自答】在尝试基础比例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在尝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他冲泡条件的稳定,比如水温、研磨度、注水方式等。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就很难准确判断是比例的问题还是其他因素影响了咖啡的口感。比如,水温过高可能会使咖啡粉过度萃取,导致咖啡苦涩,这时候如果单纯地调整比例,可能就无法解决问题了。


(二)根据咖啡豆特性调整

不同的咖啡豆有不同的风味特点和萃取特性,所以要根据咖啡豆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比例。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对比例的影响,这里再补充一点,不同产地的咖啡豆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非洲的咖啡豆通常酸度较高,亚洲的咖啡豆相对醇厚。在选择比例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让比例更符合咖啡豆的风味特点。

【自问自答】如何了解咖啡豆的特性呢?
可以通过查看咖啡豆的包装说明、咨询咖啡店的工作人员或者在相关的咖啡论坛上查找资料等方式来了解咖啡豆的特性。此外,自己多尝试不同产地的咖啡豆,积累一些口感记忆,也能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特性哦。


(三)多次试验与调整

找到适合自己的“黄金比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次试验和调整。每次调整比例后,都要仔细观察咖啡的萃取情况和口感变化,并做好记录。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比较,逐渐找到那个让自己最满意的比例。

【自问自答】在调整比例的过程中,多久调整一次比较合适呢?
这个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每次调整的幅度比较大,比如水的比例变化超过了10%,可以多冲泡几次来感受咖啡的口感变化,然后再进行下一次调整;如果调整的幅度比较小,比如2% - 5%,可以间隔冲泡1 - 2次就来感受一下,这样能更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四、手冲咖啡的其他关键因素

(一)水温的影响

水温对手冲咖啡的萃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浅度烘焙的咖啡豆适合较高的水温,大约在90 - 93℃,这样可以充分萃取出咖啡中的风味物质;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水温在89 - 92℃比较合适,既能保证萃取效果,又不会使咖啡过于苦涩;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则适合较低的水温,86 - 89℃,避免萃取过度。

【自问自答】水温不合适会怎么样呢?
如果水温过高,容易使咖啡粉过度萃取,导致咖啡苦涩;水温过低,则可能萃取不足,咖啡口感淡薄,无法充分展现出咖啡豆的风味。


(二)研磨度的重要性

研磨度也会影响咖啡的萃取效果。研磨度过粗,咖啡粉颗粒较大,水通过咖啡粉层的时间较短,萃取不充分,咖啡会口感淡薄;研磨度过细,咖啡粉颗粒过小,水通过咖啡粉层的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萃取过度,咖啡会苦涩。所以,要根据咖啡豆的种类、烘焙程度和个人口味来选择合适的研磨度。

【自问自答】如何判断研磨度是否合适呢?
可以通过观察咖啡液的流速来判断研磨度是否合适。如果咖啡液流速过快,说明研磨度过粗,需要调细研磨度;如果咖啡液流速过慢,说明研磨度过细,需要调粗研磨度。一般来说,咖啡液在2 - 3分钟内滴滤完成比较合适。


五、个人观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

我觉得手冲咖啡的“黄金比例”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相对灵活的概念。每个人对咖啡的口味偏好不同,不同产地的咖啡豆也有其独特的风味特点,所以不能一味地遵循传统的“黄金比例”。

【自问自答】那是不是就不用在意比例了呢?
也不是啦。比例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参考标准,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冲泡咖啡。但我们不能被这个比例束缚住,要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比例。


六、结语

宝子们,手冲咖啡的“黄金比例”并非一成不变。通过了解不同咖啡豆的特性、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多次试验调整以及关注水温、研磨度等关键因素,我们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冲泡比例,制作出一杯美味的咖啡。

希望大家都能在手冲咖啡的过程中,享受探索的乐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完美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