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冲煮水量控制,避免过萃
- 咖啡文化
- 2025-05-05
- 209热度
- 0评论
手冲咖啡冲煮水量控制,避免过萃
宝子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精心手冲了一杯咖啡,结果喝起来苦涩难耐,完全没有咖啡该有的香气和韵味。或者咖啡的味道淡得像水,仿佛在喝一杯冲泡过度的茶。其实呀,这很可能是冲煮水量没控制好,导致过萃了。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手冲咖啡冲煮水量的控制,让你轻松避免过萃,冲出美味的咖啡。
一、什么是过萃?
(一)过萃的定义
过萃呢,简单来说就是咖啡粉在萃取过程中,被提取出了过多的物质。正常情况下,手冲咖啡是通过适当的水温和时间,萃取出咖啡粉中的风味物质,比如酸、甜、苦、香等。但要是萃取过度,咖啡中的一些不好的成分,像苦涩物质、杂质等,就会被大量萃取出来,导致咖啡的口感变得很差。
【自问自答:过萃的咖啡是什么味道?**
哈哈,过萃的咖啡,味道通常很糟糕。它会有一种强烈的苦涩感,这种苦涩不仅仅是苦,还会带着一种焦糊味,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同时,咖啡的香气也会被掩盖,喝起来没有咖啡应有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二)过萃对咖啡口感的影响
1. 苦涩味加重
过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咖啡的苦涩味加重。这是因为在过度萃取的过程中,咖啡中的苦涩物质,如单宁酸等,被大量释放出来。就好比你把一片茶叶泡得太久,它就会变得苦涩难以下咽,咖啡也是这个道理。
2. 香气流失
过萃还会导致咖啡的香气流失。咖啡原本丰富的香气,像果香、花香、焦糖香等,在过度萃取的过程中,会被一些不好的气味掩盖,喝起来就没有那么香了。
3. 口感单薄
过萃的咖啡口感通常很单薄,缺乏层次感。因为过度萃取会让咖啡中的物质变得不平衡,一些原本该有的风味被掩盖,只剩下苦涩。
二、影响冲煮水量的因素
(一)咖啡豆的特性
1. 烘焙程度
烘焙程度对咖啡豆的萃取影响很大。
- 浅度烘焙:浅度烘焙的咖啡豆,内部物质还没有完全释放,相对比较清新。萃取时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因为它的风味物质比较容易萃取出来。如果用水量过多,就容易导致过萃。
- 中度烘焙:中度烘焙的咖啡豆,风味物质相对均衡。它的萃取需要适中水量,既能萃取出丰富的风味,又不会导致过萃。
- 深度烘焙: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内部物质已经被大量激发,苦涩物质较多。萃取时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否则很容易过萃。
【自问自答: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豆,具体需要多少水量呢?**
嘿嘿,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一般来说,浅度烘焙的咖啡豆,每15克咖啡豆可以用200 - 220毫升水;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每15克咖啡豆可以用220 - 240毫升水;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每15克咖啡豆可以用200 - 220毫升水。但这只是个参考,具体还得根据咖啡豆的品质和个人口味调整。
2. 产地与品种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咖啡豆,其含水量和风味物质也有所不同。
- 产地:像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含水量相对较高,萃取时需要的水量可能要多一点。而巴西的咖啡豆,含水量相对较低,用量可以适当减少。
- 品种:阿拉比卡咖啡豆,香气和风味物质比较丰富,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罗布斯塔咖啡豆,苦味较重,需要的水量可能会多一点,但还是要注意避免过萃。
(二)冲煮器具
1. 滤杯类型
不同类型的滤杯,对水流的影响不同,从而影响注水量。

- V60滤杯:V60滤杯,它的排水速度比较快,能让咖啡粉与水充分接触。所以在使用V60滤杯时,可以适当增加注水量,但也要注意控制速度,避免过萃。
- 扇形滤杯:扇形滤杯,水流速度相对较慢,咖啡粉与水的接触时间较长。所以在使用扇形滤杯时,注水量要相对减少,不然容易过萃。
2. 水壶设计
水壶的设计也会影响冲煮水量。
- 出水方式:有的水壶是细口出水,水流比较集中,注水时可以更精准地控制水量。有的水壶是宽口出水,水流比较分散,可能需要多练习才能控制好水量。
- 壶身大小:水壶的壶身大小也会影响注水的便利性。大壶身可以一次装更多的水,但注水时可能不太好控制水流。小壶身注水相对容易控制,但需要多次加水。
(三)冲煮手法
1. 注水速度
注水速度对水量的影响可不小。
- 注水速度过快:如果注水速度过快,水会快速冲过咖啡粉,导致咖啡粉萃取不均匀,而且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萃取风味物质,而需要增加注水量,这样就容易造成过萃。
- 注水速度适中:适中的注水速度,能让咖啡粉充分浸泡在水里,让风味物质慢慢释放出来。一般来说,注水速度控制在2 - 3分钟注完比较好。
2. 注水节奏
注水节奏也很重要。
- 有节奏地注水:有节奏地注水,比如采用分段注水的方式,能让咖啡粉更好地翻滚,萃取更均匀,从而避免因为萃取不均匀而需要增加注水量,防止过萃。
- 无节奏地注水:无节奏地注水,可能会导致咖啡粉局部萃取过度,而其他部分萃取不足,这样不仅会影响口感,还容易造成过萃。
三、如何避免过萃
(一)精准测量咖啡豆和水
精准测量是避免过萃的基础。
- 使用电子秤: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咖啡豆和水,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冲煮。一般来说,咖啡粉和水的比例在1:15 - 1:18之间比较合适,但具体还得根据咖啡豆的特性调整。
- 注意测量误差:在使用电子秤时,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避免因为测量误差导致水量过多或过少。
(二)控制注水速度和节奏
1. 练习注水速度
通过不断练习,掌握适中的注水速度。可以先从小流量开始练习,逐渐增加水流大小,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注水速度。
2. 掌握注水节奏
采用分段注水的方式,比如先注入少量水进行闷蒸,让咖啡粉充分吸水,然后再分段注入剩余的水。这样可以保证咖啡粉萃取均匀,避免过萃。
(三)根据咖啡豆调整水量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豆,需要的水量不同。
- 根据烘焙度调整:浅度烘焙的咖啡豆,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
- 根据产地和品种调整: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含水量较高,需要的水量可能要多一点;巴西的咖啡豆,含水量较低,需要的水量相对少一点。
四、总结
宝子们,手冲咖啡冲煮水量的控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自问自答:是不是一定要按照固定的参数来控制水量?**
嘿嘿,当然不是啦。虽然有一些参考范围,但每个人的手冲手法,咖啡豆的特性,都有所不同。所以呀,要多尝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冲煮方式。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手冲咖啡冲煮水量的控制,冲出美味又不会过萃的咖啡,享受手冲咖啡带来的快乐!